今天,历时大半个月读完了这本书,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1. 神创造的人类是理性的存在,当我们越是深刻领悟到“命令”的意义、绝对性与必要性时,就越是准备好要完全顺从。今日的教会太不重视“谦卑”这呼召,因为人太不了解“谦卑”的真实意义与重要性。它不是一种我们要带到神面前的东西,也不是他要赐下的东西。谦卑乃是意识到自己一无所有,而上帝才是一切,于是让路,让神完全做主。当受造者明白这是真正尊贵之事,同意作一个空器皿,让神的生命和荣耀彰显在个人的意志、思想和感情中时,他就会发现,谦卑不过是承认他作为受造者的真正地位——降服于神。

 

  1. 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4:20)这是何等严肃的说法,我们对神的爱必须用每天与人交往时所流露出来的爱衡量,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与同伴交往的试验失败了,就证明我们对神的爱是虚假的。就谦卑而言,也是如此。我们很容易想到在神面前谦卑,但只有在人面前谦卑,才足以证明我们在神面前的谦卑是真实的,并证明谦卑已深植于心,成为我们的性情,我们实在像基督一样不显扬自己的名声。当一个人的心在神的同在里俯伏,谦卑便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非仅仅在想到神或祷告时做做样子,如此谦卑才会自然而然地在与弟兄们相交时流露出来。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功课:

 

  1. 当爱满溢心房,柔和谦卑的羔羊(基督)真正成形在我们里面时,便会生出完全之爱的能力,生出成熟而完全的属天性情。忘记自己,以祝福别人,包容他人,恭敬他人为有福之事,不管那人是如何卑微。当神在祂的权能中进来,启示祂是一切时,受造者就变做一无所有了;当受造者在神面前变做一无所有时,就不得不对其他受造者表现出谦卑来,于是神的同在不在是时有时无,乃是覆庇全人,成为永远居住的所在。人在神面前深深自卑的地位,成为神彰显其同在的圣所,一切的言语和事工皆由此而发。

 

  1. “你们互相受荣耀,怎能信我呢?”弟兄们!那些渴望得着从人来的荣耀,得不着就感觉受伤、痛苦、愤怒的种种毛病,只能借着努力寻求单从神来的荣耀而根除。让至尊至荣、配得一切称颂之神的荣耀成为你的一切,就能脱离渴求来自人的荣耀之捆绑,以一无所有为你的满足和喜乐。你的信心会在一无所有的心中茁壮成长,并归荣耀给神。最终你会发现,当你在他面前浸入更深的谦卑时,他就会离你更近,并成全出于你信心的每个愿望。

 

  1. 弟兄们!我们在追求圣洁上失败,原因是否就在此?我们的奉献与信心如此肤浅且容易天折,是否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或许我们对此毫不觉察。我们实在不了解骄傲和老我盘踞在我们里面偷偷行事的范围何其深广,也对惟独借着神的驾临与大能才能把骄傲赶出去的真理认识不够。我们不明白能使我们真正变得谦卑的不是别的,乃是让属天的新性情完全取代老我。我们不知道那种绝对的、不止息的、遍及各方面的谦卑,必须成为根深蒂固的品性,表现在每一个祷告里、每一次亲近神的时刻中以及每一次与人的交通上。如果说我们相信神、依靠神且住在他的大爱中,全身却没有漫溢着柔和谦卑,这就好像一个人看东西却不用眼看、活着却不呼吸一样。弟兄们!我们是不是犯了一项错误:花费太多心力要去信,却一直让老我的骄傲扣留了神的福分与丰富的恩典?难怪我们总是信心不够。让我们把次序更改一下。首先,努力让自己变得谦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神必叫我们升高。耶稣上十字架以至于死,且进入坟墓中,都是降卑的表现,却是走向至高荣耀的途径.

 

  1. 向己死不是你的工作,而是神的工作。在你里头的生命是经过死亡而复活的生命;你可以确信在基督里,你向着罪是死的。但死的能力彰显在你的性情和行为中的程度有多深,取决于圣灵所赐下的向己死的能力有多少。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这其中的教训:如果你想从老我的捆绑中得着完全的释放,你当作的乃是降卑自己,在全然无助的光景里,把自己摆在神面前,由衷地承认你没有能力向罪死或使自己得着新生命,你需要深深地浸入你自己的无有里,带着温柔、忍耐、信靠的心把自己全然交托神。

 

  1. 谦卑不会自动来临,只有借着信实的主特别的陶造与祂忠心的信徒勤勉的学习才能得着。

 

  1. 人的律是:动作形成习惯,习惯培育意向,意向形成意志,而正确模塑的意志即是人的个性,这不外乎是神恩典所作的工。

 

  1. 有两件事会拦阻信心进入应有的深度。第一件是我们周围那些可怕的经验,或许也是我们自己的经验一—因着人属世的智慧、不信与爱世界,道发生不了效用。另一件是忽略了经上所教导的—道是种子。种子很小,也许长期呈现静止状态,必须被埋藏,当发芽时,成长的速度也很缓慢。

 

  1. 我必须告诉他的第一件事是一—这事在所有事之先:在读经时,你就近《圣经》的态度和你所抱持的目标对你读经的果效至关重要。就世事而言,一个人会受自己所定目标的支配与驱使,如果你以为借着《圣经》必然会带来祝福,那你就错了。对某些人而言,《圣经》带来的是咒诅;对某些人而言,读经毫无益处,既未给他们带来圣洁,也未带给他们快乐;而对某些人而言,读经则成为一种重担,令他们消沉,而非复兴他们的灵。到底什么才是读经者所应抱持的目标和真正的倾向呢?神的道是食物,是从天上来的粮,因此读经的首要条件是:饥渴慕义之心—一渴望在一切事上遵着他的旨意行。

 

  1. 认识事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借着知性,即理解力和思考力;另一种则是在生命里,借着内在的经验去认识。天资聪颖的盲人,也许借着读给他听的书本,得知一切有关光的科学知识。而一个孩子或未开化的人,虽然甚至连光是什么都没有想过,却可能比一个学者还认识光,后者是借着思想认识有关光的一切事,小孩子们却是在实际的看见和享受中来认识它。

 

  1. 教育界有两种教学法。一般的老师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标,仅此而已;真正的导师却视知识量的获取为次要的事,他的首要目标是启发孩子的心智,将知识活用在实际中。同样也有两类服侍主的人。一种不断地给予听者教训、论证、要求,却忽视了灵性的培养。但真正的传道人更加注重心灵的状况。他们和主耶稣一样,把真理与教义的教导置于心灵的培育之下,因为缺少了后者,教导的果效便微乎其微。滔滔不绝地讲一百篇热情洋溢的道给聪明通达人听,就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基督徒,远不如讲一篇道给那些心先被传道人唤醒,知道自己在属灵上一无所知的人,能带出更多真实的祝福。

 

  1. 所有的福音派基督徒都相信重生,但又有多么少人相信当一个人重生时,最主要的特征是像婴孩般在一切事上仰赖神的教导和力量呢?这正是主耶稣特别看重的一—他宣告虚心、温柔、饥渴的人“有福”了,他呼召人来效法他心里柔和谦卑的样式,也屡次提及要谦卑下来,像小孩子一样。因为一个神的孩子,一个效法基督的人,首要的标志就是绝对仰赖神赐下的每一样福气,尤其是任何关于属灵事物的真知识。让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我是否承认在读经时,最要紧的是抱着婴孩般的态度?这是唯一的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天国学校的大门。只有这样,神才会把他隐藏的智慧显明出来。

 

 

常常有信徒寻求祷告的能力,是为自己求美好的恩赐,那种隐藏的自私夺走了能力与答复。只有当自我愿意消失在神的荣耀里,奉献生命为主作工时,才
会带来祷告的能力。神的本性就是爱,他要救我们,祝福我们。当信徒奉献自己事奉神时,便会在其中找到祷告的新生命。事奉别人证明我们为他们祷告是诚实的,事奉神会显示出我们有需要也有权利坦然无惧地祷告.

 

基督亦然。我们奉神儿子的名在父神面前屈膝。求他借着圣灵刚强我们,是为着一个目标——使基督能住在我们心里。所以儿子引我们到父那里,父又将儿子启示在我们里面。儿子既然住在心里,心就得以在爱中生根立基,从神圣的爱之土壤中吸取生命,结出爱之果实,作成爱之善工,得以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我们。整个心连同外面的生命呈现出三一神交互运行的美善成果。这是何等奇妙的救恩,呈现于心灵的舞台:首先我们看见父,他把他的灵吹进我们里面,借着他日日的更新,使我们成为基督合用的居所。然后我们看见圣灵,他把基督启示、成形在我们里面,使他的性情、品格成为我们的。最后我们看见神子,他把爱的生命分给我们,引领我们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这就是我们每一天的信仰。喔!让我们每一天在丰满的信心里敬拜这位三一神。不论是读经或祷告.

不要尝试借思维和辩证把婴孩般的灵带入你的心。这是由内而外的事。它就在你里面,在新生命的里头,好像一粒种子,是从圣灵生的。它必须在你的里面发芽、长大。你不仅需要在这种信心里祷告,而且特别需要为这项圣灵的恩赐沂求,并操练之。像要孩一般活在神面前,宛如初生的要孩爱慕神话语的灵奶。

所有带领神子民的工人们务要记得,你们比别人更需要这样做,因为你们身负教导的责任。你们必须与赐力量和福气的源头保持不间断的交通。神说:我必与你同在,我必不撤下你,也不丢弃你。只要刚强,大大壮胆,谨守遵行一切律法,使你无论往那里去,都可以顺利。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默想)在你面前蒙悦纳。”但愿你的目标不是别的,乃是要心里的默想在他面前蒙悦纳,以此作为你所献上之灵祭的一部分。但愿你所祈求、所期待的不是别的,乃是你的默想成为真实的数拜,在他的同在里,把心献上当作活条,降服于神的话。

唯一真实的读经态度,是准备好绝对相信每一个感一毫不犹豫地顺从每一个命令,“在神一切的旨意上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西4:2)在安静默想中,信心得以运作,顺从得以生发,全然降服于神一切的旨意里,有信心领受恩典以履行我们的餐约。默想必须带向祷告,它供应祷告的思想、使我们照着《圣经》上所看见、所接受的,明确地祈求并支取。默想的价值在于为祷告铺路,把经上所启示的必要之事和可能成就的事,带入审慎且全心的祈求里。信心的眼睛要往上看,相信神的话必被解开,证明其大能。停下理性的努力,安静一段时间培养默想的习惯,会带给我们一个赏赐:假以时日,理性与灵性必进入和谐状况。安静等候神的灵,全身心降服在神的话语中,将使我们所读的一切都活起来。与神的相交应当是一整天的事。

 

仆人却思想(默想)你的律例。”(23节)“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默想)。”(97节)默想就是借着《圣经》里的话把心转向神,努力把神的话根植于情感、意志和生命里。进入真实默想的另一个要素是全然安息。当我们读经时,思想通常会尽最大的努力去理解一项论证,或掌握一个难题,然而默想的习惯截然不同。默想时,我们留意所发现的一个特殊真理或某项有待神来
开启的奥妙,将它藏在心里,并相信借着圣灵,必在自己的内在生命中显明其意义和能力。“你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你在我隐密处,必使我得智慧。”(诗
51:6)经上描述主的母亲说:“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路2:19)当我们看见马利亚把一切事存在心里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已开始认识基督的人,而且必定会越来越认识他。

心灵透过默想把握神的话语,使之成为内在生命。正如理性在深思熟虑中抓住《圣经》某一个真理的所有含意与宗旨,照样心灵在默想中吸收了它,使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请记得当我提到心灵时,是指着意志和情感而言。心灵的默想意味着渴慕、接受、降服与爱。从心发出的,乃生命的流露;心灵所真正相信的,必以爱和喜乐的态度来接受,并得以在生命中掌权。理性负责收集并预备灵粮,心则在默想中消化它们,吸收它们。默想的艺术必须被培养。正如一个人需要操练注意力,以便作清晰、精确的思考,同样一个基督徒必须慎思、默想,直到养成一种全心降服于神每一句话的属灵习惯。有人会问,如何才能培养这种默想的能力。首要之事就是来到主面前,把自己交给他。因为这是他的道,离了他,道就没有祝福的能力,只有进入与他的同在和交通里,道才发生功效。要操练与神同在,相信他要使道有效地作工在你的心中。